《每日镜报》— 当地时间2月8日10时德国《每日镜报》发表了一篇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病毒将来会怎样?难以预料》,主要内容是部分德国研究者认为目前可获得的感染数据“不够准确,没有按照患病时间或诊断时间归类排列”,对研究和预测工作造成困难。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报道援引了哈佛一位流行病学家的看法:“2009年H1NI猪流感爆发初期我们高估了疾病的死亡率,认为有7%。事实上只有0.1%。过了四个月左右我们才得到可供作精确预测的数据。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也有相似的情况。”
来自香港大学的一位研究者则通过程序模拟了感染者的数量。但因当前严格的隔离政策,结果可能有误差。
在《每日镜报》这则报道的网页下有读者的评论,以下选取了一些:
“当冠状病毒刚刚在德国成为话题时,专家在媒体上宣称病毒的传染性很弱,至少要和病人在同一间房间里待一个小时才会感染。与此同时他们又公开称病毒可在把手或其它物品上保持九天的传染性,无须人与人之间接触就能传播。
后来德国的病毒专家们又开始质疑中国‘感染但无症状者也可成为传播源’的结论,认为这不符合德国这边的认知。但那时德国还没有一起病例。结果证明中方是正确的——病毒表现出的特点不符合这儿(德国)研究者的预期。
此外媒体还宣传只有免疫力低下者才可能因冠状病毒而重症或死亡,也就是说只有老人、儿童、移植过器官的人之类。但李医生才三十多岁,他死于了冠状病毒——李医生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位患者,而在亚洲还有许多我们未能了解到的病逝者。李医生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高危人群。现在一直以来“只有免疫力弱的人才受到病毒的威胁”这一说法证伪了吗?
病毒专家们的观点一点点被实际事件证伪,就像切腊肠(意大利香肠策略——在谈判中得寸进尺,以期对方一点一点地让步)一样。将来还有什么观点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假使我们国家(德国)的科学家并不完全清楚病毒的真面目,为什么会有猜测被当成事实通过媒体传播,事后还被证明是假的?这势必会引起对当地管理部门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