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本月早些时候,来自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官员宣布,13名病毒感染呈阳性但没有任何症状的人已从该地区的确诊病例名单中除名。官员们说,他们正遵循国家卫生委员会的指导方针,把这些患者归类为“阳性病例”,而非“确诊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说,他们一直都要求阳性病例不算在确诊病例内,而是被隔离14天,并由卫生当局进行监测。如果他们在隔离时期出现症状,才会被归类为确诊病例。
吴表示,阳性检测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感染了病毒。核酸测试通常检测咽喉或鼻腔拭子(沾有分泌物的棉签)中的病毒遗传物质,但在一些人身上,病毒可能没有进入细胞就开始复制。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这样的病毒“携带者”,即病毒检测呈阳性,但实际上并未被感染的携带者。“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他说。
但国外一些传染病研究人员在跟《自然》杂志对话的时候表示与吴意见相左。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Angela Rasmussen称,病毒通常必须在宿主体内复制才能达到可检测的水平。她说,如果病毒在人的鼻子里,但没有感染任何细胞,那么“我怀疑这种情况下鼻拭子里的病毒是否能被检测到”。
哈佛T.H.Chan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免疫学家和流行病学家Michael Mina则表示,不统计无症状病例会妨碍给病毒建模,从而阻碍了解病毒严重程度和传播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Tarik Jašarević说,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中国把重点放在记录有症状病例数量上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人会是病毒传播者。Mina说,中国可能把照顾病人和维持隔离放在首位,而不是衡量疫情的动态。从临床角度来看,将无症状患者排除在病例数之外是合理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症状,他们就不需要医疗。他说:“如果我也是临床医生,就能理解不统计这些病例的决定的原因。”
原文链接:
原文作者: David Cyranoski
翻译:Tracey Zhu
校对: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