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ALY SONG
病毒学特征:
-遗传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2%,与MERS-CoV基因组同源性1为50%
1这里同源性是指两种核酸分子序列的相似程度。两种病毒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它们的功能却不相同。
-SARS-CoV-2共有近29000个核苷酸碱基,序列有96.2%与蝙蝠病毒类似,差异为1100个核苷酸,但无法准确推断出将其传给人类的是哪种动物,病毒的起源和中间宿主尚无定论。
-新型冠状病毒存在2种不同的亚型——L和S亚型。他们在地域分布和人群中的比例相差甚远,很有可能在传播能力和致病程度上有很大差别。两者在基因序列上的差别在第28144位点,L型对应位点为T碱基(合成亮氨酸),S型对应位点为C碱基(合成丝氨酸)。根据病毒进化树推断S型相对更加古老,然而L型在人群中更加普遍,可能表明其传播更快,传播力度更大。
-传染途径和机理:
-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飞沫传播,即打喷嚏、咳嗽等都能使病毒传播,其中还包括气溶胶传播2。
2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气溶胶在广义上是空气中直径0.001~100微米的颗粒。
-科学家跟据SARS-CoV和MERS-CoV可经在有利于粪便传播环境下存活的证据,推测SARS-CoV-2也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目前没有
SARS-CoV-2存活能力的报道。在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粪便时要做好严格的消毒措施。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证明SARS-CoV-2能否在粪便传播的环境下生存,以及能否从潜伏期或恢复期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出病毒的RNA。
-最新研究指出了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证据,即在粪便、胃肠道破损黏膜、出血处分理出病毒。
-SARS-CoV-2的感染者病毒核酸排出模式与流感患者相似,且无症状患者和有症状患者中检测到的病毒载量3相似,这意味着无症状和轻症状患者有传播潜力。
3病毒载量一般是说通过测量从而显示每毫升血液里病毒的数量,通常由聚合酶连锁反应(PCR)完成。
– SARS-CoV-2感染人体的方式是用刺突糖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受体相结合4,这一点与SARS-CoV一致。
4 ACE2是人体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存在于人体的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等部位。刺突糖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的过程可以看作病毒用“手”牢牢抓住人体细胞表面的“门把手”,使得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
-SARS-CoV-2与细胞膜相结合的过程由宿主的弗林蛋白酶——一种存在于人体肺、肝、小肠等组织中的酶——激活,因此病毒可能会攻击不止一个器官。
临床症状:
-一半病例有合并慢性病,包括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疲劳,出现双肺多叶段炎症,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少数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5,严重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脓毒症休克7、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8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有患者继发了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
5 低氧血症指的是血液中含氧量不足,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难以用常规氧疗纠正的低氧血症等。
7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本质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病死率高。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中的严重类型,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也就是血液供应不足)或低血压,且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伴有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
8 代谢性酸中毒是一种酸碱平衡紊乱,由细胞外液H+离子增多或HCO3–离子丢失引起,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内环境比正常情况下更显酸性,pH<7.35。
-在危重病人中可见细胞因子风暴9发生。
9 细胞因子风暴是指感染微生物后多种细胞因子大量增多的现象,是一种让免疫系统火力全开的求助信号,虽然能够损伤病毒,但会对自身也造成极大的伤害,会导致血管壁变得容易穿透,并会引起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稀释血液并进一步破坏血管,血压大幅下降。它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衰竭的原因。
-在疫情早期,就有2%-10%的患者出现了腹泻、腹痛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且 转入重症病房的患者曾发生的腹痛频率高。
-严重患者的肝损伤较轻症患者更为普遍,可能是由于病毒通过消化道或血管感染了肝脏,但也可能是药物和免疫介导的炎症引发了肝损伤。
-2月28日钟南山院士团队最新研究(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确定的病死率为1.4% 。
-对危重症患者的首例病理报告显示,这名患者的主要的肺部损害包括肉眼可见的充血,肺间质纤维化,小血管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炎症细胞间质浸润,肺泡炎,肺泡上皮细胞受到多种损害,多种免疫细胞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该研究揭示了重者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和可能的病毒感染最开始的病变。
-高龄、脏器衰竭和败血症都是导致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幸存患者的中位排毒期(即核酸检测为阴性时间)为20天,最长排毒期可达37天。
来源:
- https://mp.weixin.qq.com/s/8lX5d7zfNkP-fXz8FKH73Q
- https://mp.weixin.qq.com/s/LjqJ2DPAVFq2bWwWUlHVtw
- https://mp.weixin.qq.com/s/9GQjok8wwrXAV2wWKUaLWg
- https://mp.weixin.qq.com/s/KsW7niGjvURpNCL1nETAJg
- https://mp.weixin.qq.com/s/erkvz6kBX8N4oIfyekwGaQ
- https://mp.weixin.qq.com/s/erkvz6kBX8N4oIfyekwGaQ
- https://mp.weixin.qq.com/s/eyfjgegN_8yNXnv-ZZcaYw
- https://mp.weixin.qq.com/s/LU4e75VHiHBu1SX3QMmKqw
- https://mp.weixin.qq.com/s/DDCIGmoRPUDLsTUxXtXDyQ
作者:八凡 校对:Ailime
回到主网页
关注
获取直接发送到收件箱的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