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photo via Reuters
(ABCNEWS)—— 一个已被中国期刊《国家科学》承认的,包含了中国多所高等院校的 “合作型研究” 将视线聚焦于新冠病毒的103组基因组,并且发现病毒已进化为两个被称之为 “S” 和 “L” 的分支。和 “S” 分支相比,“L” 出现的时间更晚,传染概率更大并且更具有侵略性。
据我们所知,病毒的特点是 “不断的变异”。事实上,这些变异进行得过于快速,以至于科学家无法利用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追踪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区域。但这份研究报告的作者表示,这两个病毒的区别很大,可以将它们定义为 “两个分支”。
相比较之下,相同领域的其他专家表示,被中国研究人员定义的这两种类型的病毒实际上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常规变异和实验数据的误差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病理学家Ian Mackay认为,这项研究本身以及它所采用的数据有着一个基本的错误,那就是 “上传到数据库并被研究人员所分享的数据并没有被 ‘清空’。”
“(问题在于)在他们把信息上传至 ‘GISAID’ 数据库之初就出现了顺序错误。”他认为(中国研究人员)所定义的样本不过是正常的变异。“他们其实本质上完全一样,就像是我们每天会换不同的衣服(但身体却没有改变)。”
“我不敢相信这份报告竟然经历过同业互查,它根本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报告还认为昆士兰的一位患者被 “至少两个分支的” 新冠病毒所感染,但Mackay教授驳回了这一说法,因为他认为此病例与相关论据并不吻合。
而Oscar Maclean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病理学论坛上表示,基于新冠病毒问世时间太短,有能力佐证的相关数据也相应的太少了。“我们认为这份报告所论证的两个重要观点是由于方法的局限而对新冠病毒产生的误解和过分解读而造成的,”
这份实验报告还在新冠病毒及其相关冠状病毒的进化过程上有所提及,致力于找出此病毒在传播至人类之前的动物宿主。现在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新冠病毒来源于蝙蝠,但一些研究表明真正的传染源是穿山甲。这份报告对新冠病毒真正的宿主提出质疑,而且Mackay教授说这份报告并不是第一个对此提出质疑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abc.net.au/news/health/2020-03-06/coronavirus-two-strains-infection-study/12023822
原文日期:2020-2-6
原文作者:Tegan Taylor
翻译:跳跳菇
校对:Jiamin